心理鬥爭過程雖苦,但正是真誠坦然地回顧人生的良機,可以帶來重大啟示,令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心理發展中心」這個名稱令很多人以為我們主要服務兒童,實則不然。我們名字其實反映我們對於男女老幼均應重視心理發展的信念。
心理發展理論權威愛利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相信,人的個性會在一生中不停發展,故應剖析8個不同階段的人生挑戰,方能健康蛻變,成熟處世,令生活更為豐盛。在這8個人生階段中,5個在孩提和青春期出現,3個則須於成年後經歷。這3個較後的階段分別為「親密對疏離」,通常於18至40歲間出現;「繁衍對停滯」,通常於40至65歲間出現;及「圓滿對失望」,乃於臨終前面對的試煉。艾瑞克森提出,如年輕時已充滿波折,則成長後出現精神問題的機會亦會大增。然而,艾瑞克森亦深信,憑藉合適的心理治療,成年人亦有機會回首年少時的考驗,為新挑戰作好準備,重享美好人生。 艾瑞克森重要的個性發展理論讓我了解病人的成長掙扎。鑒於很多精神問題常觸發於人生危機,因此,除處理病症本身外,精神健康工作者亦亟須協助患者了解並克服個人挑戰,方能解決癥結,防止復發。從心理動力學角度分析,心理鬥爭過程雖苦,但正是真誠坦然地回顧人生的良機,可以帶來重大啟示,令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因此,在我從事精神治療的生涯中,最有意義的莫過於獲得求診者信任,與他們亦師亦友,一同經歷人生,對症下藥,在互信和積極的關係中互相了解認同、給予意見或者共同探討人生,助其克服生命中最大的難關。—黃纘昇醫生
1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