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動蕩,整個香港不論男女老幼均受到嚴重的情感沖擊,影響無遠弗屆。暴力新聞日日新鮮,明白亂局對每個心靈的不同影響尤其重要。 無論是精神科醫生或是社會大眾,只有了解箇中影響,方能互相扶持,共渡時艱。因此,筆者在此剖析近期社會動亂對兒童的影響。 對兒童的臨床觀察 筆者臨床觀察所見,是每個小孩子反應各異。雖然兒童理應置身風暴之外,但在日常生活中難免受到周遭環境耳濡目染。在診症工作中,筆者看到有小童變得焦慮,呈現各種焦慮症狀,例如氣促、 發惡夢和驚恐等反應。可幸的是,除負面影響外,筆者亦看到對不公義不平則鳴的小孩子,受到社會運動啟發,愈見成熟。 安全感 筆者在為兒童診症時首先注意的是,社會運動有沒有直接或間接打擊他們的安全感。由運動開始至今,很多小朋友可能已經親眼目睹街頭暴力,有些則從新聞或成年人口中聽聞事態發展。一如成年人,親身經歷衝突會打擊兒童的基本安全感。因此,我們可從根本著手,即使越來越難實踐,仍須盡力避免讓小朋友觀看太多的暴力新聞或前往可能出現衝擊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確保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得到來自我們的安全感,這是只有父母或照顧者可以做到的。安全感建基於小朋友與我們的依附關係。與小朋友保持良好關係需要花時間和心機聆聽、陪伴和分享心聲。相信大多數香港人和筆者一樣,發現自己花費越來越多家庭時間瀏覽手機、看新聞,此舉可能令小孩子與我們日益疏離,甚至因看到我們憂心忡忡、自顧不暇而開始擔心。故此,花時間專注投入家庭生活,對子女和家長本人同樣有益。如果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從家長而來的安全感,他們將可更加堅強, 以迎接外來的挑戰。 兒童與環境的關係 筆者於上文提到要避免兒童知道太多社會紛擾,其實是要讓小孩子感到安全。另一方面,小童的健康成長、道德發展亦建立於與社區、土地的緊密聯繫之上。小孩子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對時事感到好奇是人之常情。我們可以嘗試以符合子女年紀的語言向他們解釋時事,重點不是將我們的判斷強加於小孩子身上,而是讓孩子明白事情始末,認識人與人的關係,讓他們明白,不論政治立場如何 ,生而為人,每個行動均反映其所思所想。這亦是孩子在社交發展過程中需要建立的能力。最後, 我們應提醒自己,社會只是世界的其中一個環節。無論人際環境如何,自然世界一直滋養人類。無論社會環境順逆,孩童與自然環境保持密切關係,定可培養孩子愛護家園的情懷。 黃纘昇醫生
1 Comment
|